「白板很好用,但是,孩子沒有完成怎麼辦?」「算數學時,白板擦掉了,數學課還是空白的?」

一個低年級的認真老師。今天去分享,很高興聽到這樣的問題。

 

IMG_3978.JPG

◎我想她說的,應該就是我們班這類的孩子。

 

●白板是輔具

我們常常要孩子專心,手邊沒有讓孩子動手操作的輔具,孩子通常是左耳進右耳出,學習沒有任何停留。

感謝溫美玉老師發明了白板,不管是語文、數學、社會,通通都是協助孩子的輔具。既然是輔具,就不是

學習的主體。什麼意思呢?

以最近我在上「引人注目的Google的標誌」為例,這是一篇說明文,段落多、字詞又難懂,孩子如果馬上

進入文字閱讀,一定陷入字海,無法耐得住性子讀枯燥的說明文。課文有四段落,分別介紹獨特的標誌,

那麼何不讓孩子聆聽文字,轉化成圖像(標誌),此時畫圖是為了增進學生對於文字的理解,不是他要畫得多好、多美。

我們期待的是,進入文字閱讀前,孩子先聆聽課文、投入學習的氛圍。

 

●白板是偵測孩子學習情況

IMG_3979.JPG

我們理想的狀況應該像這樣的孩子,但是,缺漏、文圖不符的也是有,但,目的是偵測孩子的閱讀理解,

所以闕漏代表專注力不夠、文字理解不夠等等,這樣才有機會進一步的讓孩子核對文字,是否理解錯誤?

 

●表格整理資訊

白板只是起頭,進入文字的閱讀時,幫助孩子每段落運用「是什麼、怎麼樣、結果」來解構說明文的寫法,

此時,孩子還有一次機會去畫圖,這一次有文字在旁邊,他可以邊閱讀邊檢視自己的圖是否跟文字符合

再次檢核,也是閱讀理解的一部分。

 

真的很高興,研習後有老師這樣的反饋,「做中學」不只是針對孩子,對於大人,只要想要學習,都是不變的黃金法則。

「聽過了會忘記、看過了會忘記,唯有動手做,才能真正明白。」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ssy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