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起
「老師,我的孩子自然考得很差!該怎麼辦呢?」剛從低年級升上來的孩子,他的經驗只有「生活領域」的自然,並沒有專門的「自然課」,彷彿一切的知識化為抽象的文字,每個字讀得懂,卻不明白背後的自然概念。考差的孩子不在少數,詳細探究他們的自然考卷後,發現他們根本不懂抽象的敘述,也不會整理課本重點,更慘的是,他們嚴重缺乏生活經驗啊!
「該怎麼辦?」
「我們想要培養怎麼樣的孩子?」沒錯,我們不能把分數當成唯一的指標,但低分的警訊也不得不讓我們注意孩子對自然,甚至對學習,要有怎麼樣的素養?
首部曲:閱讀「達爾文女孩」,學習當一個自然學者
小說,有足夠的細節,絕對提供孩子替代性經驗最好的媒介。想想,孩子一輩子都可能跟自然學者沾不上邊,他們也不會知道自然筆記竟然是做為一位自然學者非常重要的事,絕不是待在家裡埋頭苦讀,也不是成天在實驗室裡潛心研究。而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,直接投身在自然界裡,不停的觀察、紀錄、懷疑、感受……寒假閱讀了少年小說「達爾文女孩」,主角卡莉期盼當一名博物學家,但媽媽觀念非常傳統,期待她當個淑女,逼她學習縫紉、編織、烹飪和彈琴。她無力反抗,在媽媽的期待和自己的興趣中掙扎。暑假,卡利與古怪的爺爺一起探尋大自然,學習觀察、紀錄、照相,待在爺爺身邊學習的卡利有了與眾不同的經歷,整本書圍繞著兩大主題,成為自然學者的歷程以及面對傳統期待的掙扎。
沒想到,這位女孩的起步就從一本自然筆記開始,既然是小說,就有詳細的文字敘述記載卡利如何寫自然筆記的,開學初,立刻帶著全班一起閱讀,
- 如何成為一個自然學者?
- 作者的自然筆記記了什麼?怎麼記的?
二部曲:梳理重點─重點+例子+說明+新發現
每週一次的自然筆記,不僅讓孩子上自然有焦點、上課更專心(這樣似乎可以遙控他們的秩序,哈哈),更能幫助孩子學習整理筆記的策略。前幾週,上完自然課後,我都會問孩子,今天要記錄什麼重點?要用什麼例子可以說的更清楚?有沒有新發現?
第一次這個孩子就用了文學描述來寫筆記
第一次的筆記-甚麼物質存在卻看不到
第二次:國曆的由來,讓他大讚羅馬人的聰明(有感受)
第三次筆記-上鐘擺
三部曲:移植做筆記的能力─表格+圖解
今天收來的自然筆記已經寫了第四次,有些孩子用表格說明,有些孩子懂得圖解配上文字,更重要的是幾乎一半以上的孩子都能掌握「重點+例子」的書寫方式,讓我驚呼連連,因為昨天忙碌的徐老師根本沒有時間幫他們梳理重點啊,那麼,能力從哪裡來?
原來,是長久以來整理資訊的能力已經悄悄的移植在他們心中了,他們慢慢懂得用表格、圖解來處理龐雜的資訊,再把自然老師上課的例子化為支持重點的重要說明,讓抽象的自然知識一一的化為自己的經驗,寫在筆記上,筆記,不再只是條列重點,更有自己的想法、洞見。
再者,近來上社會課時,徐老師常常要他們運用白板把課本上的知識整理出來,因此孩子學習到表格有很多樣貌,例如:比較時可以用T型表(把A4紙對摺,就可以整理資料進行比較),又如循環圖,談到因果循環時,會用另一種圖表來整理資訊。所以孩子的能力一旦被建立,他就能夠用筆記的能力面對學習上的問題,因此,徐老師看到的自然筆記,絕非一時片刻馬上見效,而是近乎兩年來,孩子紮實的學習能力,充分展現!
第四次筆記 毛細現象和虹吸現象-超級表格
第四次:重點+舉例+說明 雖然不是完全清楚,但是非常有筆記的樣子
第四次:自然老師說水分子是高中的概念,他只是說說,沒想到孩子都記下來了
或許,孩子經過書寫筆記不能讓自然分數一飛衝天,但是,至少我看見的,是他們開始從生活中尋找自然的寶藏,學習用生活的例子去解釋抽象的知識,這樣,觀察、疑惑、感受,讓自然不僅理性也能感性!
留言列表